利用知识产权阻止时尚业文化挪用

2019年8月

布里吉特·维齐纳,知识产权与文化遗产法律顾问,荷兰海牙*

时装设计师数百年来都在向异域文化借鉴风格元素,如今,带有“民族”
风格的传统设计魅力一如既往。土著民族时装设计师安杰拉·德蒙蒂尼
设计的外套上衣。 (图片: Marta Hewson / Angela DeMontigny)

在无数次受到文化挪用的指责后,面对舆论一片哗然,时尚业必将经历深刻的变革。全世界都在呼吁时装设计师谨慎借鉴异域文化,推出产品时要尊重异域文化传统。尽管“文化挪用”一词的含义仍模糊不清,但制止这种有害行为无疑需要知识产权发挥作用。

“文化挪用”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可以定义为如下行为:相对主流文化背景的人在没有授权、致谢和(或)补偿的情况下,选择某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换一个情境另作他用,其方式对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持有人造成伤害。

时尚界的复制文化

许多文化挪用的事例至少可以部分归因于全球时尚产业极其普遍的复制现象。时装设计虽然极富创意,但模仿仍然是设计概念化过程的主要动力。很多评论家称其为“盗版悖论”,快节奏的复制,保证消费者不断追求日新月异的设计。新潮流从高级时尚迅速下渗到快速时尚,设计师趋向于接纳多文化视角,探索越来越多元的文化潮流,不断推出各种新颖独特的样式。

这不是什么新潮流。时装设计师数百年来都在向异域文化借鉴风格元素。欧洲时尚受到异域影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晚期。与美洲和亚洲通过著名的丝绸之路发展贸易后,精美的面料和新颖的着装风格传到旧大陆各地富商手中。快进到20世纪90年代初,设计师们越来越渴求各种传统、民族和民间的风格,将土著文化的花纹和图案融入自己的作品。如今,传统设计的魅力一如既往。时尚杂志充斥着带有明显“民族”风格的服装饰品。

当汲取灵感造成伤害

世界各地都在呼吁时装设计师借鉴异域文化时要尊重其传统。遗憾的是,
设计师有时重新利用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时,例如“pe’a”这种萨摩亚人传统
男性文身图案(下图),会脱离情境,忽略或误读其文化内涵,
从而对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持有人带来巨大伤害。
(图片: Alamy Stock Photo / © Horizons WWP / TRVL)

遗憾的是,设计师有时采用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会脱离情境,改用时忽略或误读其文化内涵,从而对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持有人带来巨大伤害。即使伤害并非有意为之,也可能造成严重的文化、社会和经济后果。例如,2013年,美国运动服装企业耐克公司在女式健身紧身裤上印制称为“pe’a”的萨摩亚人传统男性文身图案。公众谴责如此使用“pe’a”轻慢无礼,发出强烈抗议,耐克收回这种紧身裤不再销售并正式道歉。最近在2019年5月,耐克宣布特别版“空军一号波多黎各”运动鞋上市,上面印有源自巴拿马古纳文化(耐克误认为源自波多黎各文化)的“莫拉”花纹,遭到古纳人代表的强烈反对。耐克因此又一次取消运动鞋上市。

事实上,很多传统服装不仅具有功能性和装饰性,同时也具备丰富涵义,是穿着这些服装的土著社群身份认同的一部分。因此不考虑其内在文化意义就复制设计会破坏整个社群的身份认同感。此外,文化挪用往往是殖民化的余波,会让现有的分歧扩大,延续强取豪夺和压迫的历史模式。而且,对于很多土著民族和本地社群而言,制作传统服装是他们的收入来源;因此,文化挪用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打击,正宗产品销售被替代后社群的谋生能力受到影响。例如,2015年英国时尚品牌KTZ的一款男式针织衫复制因纽特人传统派克大衣的设计,价格高达700美元以上。遭到抗议后,KTZ不再销售这款针织衫,并为无意冒犯而道歉,但并未向设计这种传统派克大衣的因纽特人社群提出任何物质补偿。

政策法律背景复杂

和巴拿马古纳文化的服饰(上图)一样,很多传统服装内涵丰富,
是穿着这些服装的土著社群身份认同的一部分。对于很多社群而言,
制作传统服装是一项收入来源;因此,文化挪用导致正宗产品销售被替代后,
社群的谋生能力受到影响。 (图片: Alamy Stock Photo / © Ida Pap)

文化挪用引发激烈讨论,因为它涉及各式各样的政策和法律问题,纷繁复杂。首先,并非所有形式的文化挪用都会受人诟病。在多元文化社会中,言论自由的原则必须维护,无害的文化交流和互动也不应受到阻碍。因此,阻止时尚界的文化挪用,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各类应用不加区分的全面限制。多元的文化影响是时尚不断变化、繁荣发展的动力,对世界各种文化怀有敬意的解读能够让所有文化相互补充,更加丰富多彩,给社会带来真正的福祉。

让问题更加复杂的是,文化挪用没有法律上普遍接受的定义,从可接受的灵感到有害的挪用,这是一个模糊不定的灰色地带。在产权组织包括政府间委员会保护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谈判在内的知识产权和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工作计划中,核心概念“滥用”或“盗用”或许与“文化挪用”的含义有所重叠,具体取决于产权组织成员国定义的保护范围。在此之前还需要做很多工作,加强时装设计师和公众的意识,揭开这个概念的神秘面纱,并警示文化挪用可能造成的伤害。

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知识产权保护

克里-梅蒂族设计师安杰拉·德蒙蒂尼等土著民族时装设计师可以作为自身
文化最强有力的代言人。他们的现代设计真实呈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传承。
(图片: arta Hewson / Angela DeMontigny)

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与国际知识产权制度之间存在摩擦,文化挪用无疑与这一点相关。基本上,现有知识产权法律不保护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将其归类于公有领域PDF, 公有领域,导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易被挪用,制约习惯范围内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获取和使用的习惯法和规则被削弱。产权组织文件《保护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差距分析更新草案》详细审视知识产权法律,尤其是版权法律在有效防止挪用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方面的缺陷。

所以,制止时尚界的文化挪用,需要全面思考如何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当时装设计师表现传统文化时,如何更好地应对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持有人的相关需求。在《联合国土著人民权利宣言》(第31条)的背景下,国际知识产权格局可以重塑,向土著人民提供法律手段,有效控制自己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产权组织政府间委员会目前正在谈判一份国际法律文书,对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进行平衡而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考虑到文化挪用现象中没有体现敬意和致与谢意,文化内涵被扭曲,授予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精神权利是产权组织成员国可以重点考虑的思路。

非挪用行为的四项原则

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时装设计师参考异域文化、使用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时,遵循下列四项原则,就不会落入文化挪用的陷阱:

  1. 理解并尊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持有人。
  2. 改变和重新解读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时怀有敬意。
  3. 向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持有人表示认可并致谢。
  4. 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持有人交流,请求授权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已有很多设计师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持有人积极合作的案例。2019年4月,法国高级定制品牌克里斯汀·迪奥在马拉喀什推出Cruise 2020系列,体现出时尚圈愈发认识到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重要意义。从中也可看出,文化挪用现象非常复杂,改变只能一点一点发生。位于科特迪瓦阿比让的Uniwax是少数几家仍然使用传统工艺的面料制造商,迪奥该系列使用其非洲蜡染面料,向非洲艺术家的创意和技巧致敬。蜡染面料的故事本身就是文化传播的案例:虽然如今这种面料让人联想到非洲,代表着非洲,其起源却可追溯到好几个世纪以前荷兰商人带到非洲的印度尼西亚batik蜡染布。迪奥设计师玛丽亚·格拉齐亚·基乌里告诉记者,这个系列“邀请迪奥服装与非洲时尚对话”,她通过这种方式积极支持非洲时尚业以及蜡染面料的传统,而数字化生产的廉价山寨品正给这一传统造成威胁。

这种文化之间的对话还有一例,来自加拿大冬装制造商加拿大鹅公司。2019年1月,加拿大鹅推出属于Atigi计划 collection(Atigi在因纽特语中意为“皮毛内衬的驯鹿皮大衣”)系列的一组高档派克大衣。来自Inuvialuit、Nunatsiavut、Nunavut和Nunavik四个因纽特人聚居区九个群落的十四名因纽特裁缝设计出独一无二的传统派克大衣。这些定制大衣别具特色,结合了传统工艺设计和加拿大鹅公司的现代材料。大衣利润将捐赠给代表因纽特人的全国组织加拿大因纽特团结组织

支持土著民族设计师

土著民族时装设计师通过其现代作品真实呈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因此可以作为自身文化最强有力的代言人。例如,克里-梅蒂族设计师安杰拉·德蒙蒂尼的现代时装作品赞颂本民族传统和文化传承。有多种知识产权工具可支持土著民族时装设计师在传统基础上创业。产权组织出版物《保护并弘扬您的文化:土著人民和当地社区知识产权实用指南》就是这种实用措施的代表,其宗旨是赋能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持有人,利用知识产权造福传统文化。

*本文选自布里吉特·维齐纳的论文《防止时尚业文化挪用》,国际治理创新中心出版(2019年4月)。

《WIPO杂志》旨在增进公众对知识产权和产权组织工作的理解,并非产权组织的官方文件。本出版物中所用的名称及材料的呈现方式,不意味着产权组织对于任何国家、领土或地区或其当局的法律地位,或者对于其边界或边界线的划分,表示任何意见。 本出版物不反映成员国或产权组织秘书处的观点。 提及具体公司或具体厂商的产品,不意味着它们得到产权组织的认可或推荐,认为其优于未被提及的其他类似性质的公司或产品。